引言:“最后一公里”冷链物流配送是生鲜电商的重要,是牵制生鲜电商迅速發展的难题。在对生鲜电商公司“最后一公里”目前配送模式的种类开展汇总的基本上,对其现有问题开展剖析,搭建了生鲜电商尾端配送模式的评价体系,从终极目标层、规则层和实际指标值层3个层级选择颇具象征性的14项指标值,比较全方位、客观性地体现了生鲜电商公司挑选尾端配送模式的状况,搭建管理体系形象化简易,具备较强应用性,为在我国生鲜电商货运物流的成长带来了一些有價值的参考。
1 前言
从2013年迄今,天猫商城、京东商城、一号店等电子商务大佬陆续添加生鲜领域,行业市场竞争工作压力将不断增加,优菜网、美味七七等多个服务平台不断破产倒闭。尽管生鲜销售市场的市场规模超万亿,现阶段却处在大规模亏本的情况。《2015年我国生鲜电商市场研究报告》资料显示,2014年我国生鲜电商市场容量达245亿人民币,2015年将提升400亿人民币,预估2018年将提升千亿。现阶段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近4 000家,在其中仅1%赢利,7%高额亏本,88%略亏,4%赢亏差不多。生鲜电商全部领域都深陷了赢利困境,在其中冷链物流配送仍是生鲜电商的重要,是牵制生鲜电商迅速發展的难题。
生鲜电商配送的“最后一公里”一直被业界觉得是较难啃的骨骼,为了更好地控制成本,尽量地占领市场市场份额,生鲜电商分别发力,选用各种形式开展尾端配送,以找寻合适自身的途径。以京东商城为例子,从直营冷链物流团队、第三方配送、与小区店面协作、建造店面,到现在的“京东到家”众包平台配送方式,资金投入了大量资产选用多种多样模式进行尾端配送。由此可见对于“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模式开展科学研究十分必要。
2“最后一公里”目前配送模式的具体种类
2.1 直营货运物流
在“最后一公里”采用直营配送团队,指生鲜电商依据市场的需求经营规模,在大城市顾客附近建造配送营业网点,充分利用配送精英团队开展送上门。具备产品品质可控性、产业化发展趋势、给予稳定性业务的优势,但早期冷藏运输车、冻库等固资资金投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成本费过高。
选用该配送模式的电商企业关键为大中型生鲜电商公司,或是刚发展、未果规模化的中小型生鲜电商。据《2015年我国生鲜电商市场研究报告》表明,中国排名前20的生鲜电商公司中,90%采用了建造货运物流,较为具备象征的有顺丰优选、京东商城、沱沱工社、中粮我买网等生鲜电商大佬。
以京东商城为例子,在尾端配送选用“直营配送员 可反复运用的专用型冷链物流配送箱”的配送模式,将生鲜产品送到后开展配送箱回收利用,较传统式“冰块 泡沫保温箱”非常容易完成反方向货运物流,节约成本,配送工作人员在保证有收件人的条件下完成产品配送,能保证按时送到,与此同时又确保产品“新鲜度”。
2.2 第三方宅送
因为建造货运物流资金分配过大,还需一定开发周期,一部分生鲜电商挑选在“最后一公里”将配送业务流程授权委托给第三方冷链运输,以其系统化的配送管理体系将每家公司在同一地区的最后一公里配送开展融合,将生鲜产品送至顾客手上。
该模式大大减少了生鲜电商公司前期基础建设,开发周期较短且费用较低,可迅速 ** 至全国各地范畴,但没法对配送全过程开展把控,无法保质保量,此外因为中国面对顾客终端设备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宅送发展趋势尚处在初步阶段,对于生鲜电商的专业第三方冷链运输公司较少,且地区性较显著,传统式第三方冷链运输发展趋势参差不齐,存有冷链物流设施欠缺、运输工具不灵便、冷链物流起步晚、专业性人才不够等问题,对目前运送的要求还是不能满足,更别说达到生鲜电商的冷链物流要求。
较为具备象征性的公司有一号店、天猫商城喵鲜生,及其经营规模小的生鲜电商公司。为扩展销售市场,沱沱工社、天天果园等中小型生鲜电商在一定区域内开展直营配送,超出内则授权委托第三方物流开展配送。
2.3 自取模式
一部分生鲜电商立即砍去“最后一公里”配送,与配送点周边的连锁便利店协作,或建造店面、隔热保温智能柜,立即将生鲜产品用冷藏运输车运输至配送尾端营业网点,顾客可闲暇之余自主获取产品。该模式可以极大的节省人力成本费,降低产品交货時间,不一样方式的自取模式具备不一样的优点和缺点,实际见表1。
表1 不一样方式自取模式优点和缺点
较为常见的实例有许鲜、厨易时期、食行生鲜等,在其中食行生鲜选用冷柜方式,早已在苏州市、上海市、北京市、无锡市设立了近800好几个配送网站。据统计,食行生鲜产品所有直营,建造产品供应链管理,在小区或办公楼周边置放冷柜,主干线冷藏运输车立即连接冷柜,顾客可在空闲时间到冷柜自取所订购的生鲜产品。
2.4 众包物流
从2019逐渐,一些生鲜电商积极推进配送新方式,试着众包物流进行尾端配送。众包物流是根据“社会发展闲置不用运输能力”来配对企业订单信息,相近Uber、滴滴打车等打的方式,生鲜电商公司可以征募有空闲时间的工作人员“顺道顺手,随手挣钱”,变成 ** 快递小哥,进行生鲜电商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具备降低人工成本、配送工作能力很强的优势,但也存有诚实守信管理体系不健全、服务水平难确保等问题。
现阶段京东商城的京东到家、爱鲜蜂陆续采用了众包平台模式。公司在一个配送点周边申请注册及合理布局好几个 ** 配送员,在服务平台推送订单信息信息,配送员就近原则抢单,或与小区小商店紧密配合,应用小区小店主時间灵便、离客户近的特性,短期内内将生鲜产品送至用户手上。以爱鲜蜂为例子,当顾客网上提交订单时,周边的配送工作人员挑选近期的社区超市开展取货,并尽可能在30min内进行订单信息的配送。
3“最后一公里”冷链物流配送存有的首要问题
伴随着中国生鲜电商团队的持续发展壮大,冷藏运输领域在“最后一公里”存在的不足逐渐呈现。
(1)冷藏运输占比较低,“伪冷链物流”状况存有。因为生鲜农产品具备容易腐烂、易消耗的特点,其货运物流配送对配送速率、配送标准如溫度、环境湿度的掌握等拥有更多的规定。日本及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肉类食品冷链运输占比早已达到100%,而瓜果蔬菜、蔬菜水果冷链运输占比也达95%以上。因为在我国冷链运输力量薄弱,发展比较晚,冷链运输技术性发展比较缓慢,现阶段生鲜产品的尾端配送根据冷藏运输的占比稍低,仅有10%上下,而一部分生鲜电商为了更好地节省物流成本,仅用冰块、冰块儿、保温箱体等方式为产品冷藏,乃至立即应用泡沫保温箱在持续高温下运送。中国物流协会特邀研究者杨达卿表明:“冰块儿和被子组成的土办法鲜冻,或是我国生鲜配送最后一公里的行为主体”。伪冷链物流状况没法确保生鲜产品品质,比较严重提升了耗损。
(2)尾端配送设备提供不够,冷藏运输国家标准缺少。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专业冷藏运输车占大货车总产量的1%-3%,而中国的占有率约为0.6%;英国均值每500人有着一辆冷藏运输车,而在我国均值3万优秀人才有一辆,冷藏运输车拥有量仅8-9万台,且仅有一小部分是选用了冷冻设备、可以实现一定范围和吨数的技术专业冷冻车子。绝大多数冷藏运输车由轿车更新改造,虽然表明溫度合格,但车箱内部结构溫度事实上仍不合格。
因为本位主义,各领域单位各自制订的200多种冷链运输规范较难统一,一部分驾驶员为节约成本,发生“两边冷、中中断”的状况,即在运送中途终止冷冻设备,快到终点时再重新启动机器设备;冷藏运输车超重运送状况存有,造成一部分货品并没真真正正处在适宜的环境温度下。冷链物流断线状况大幅度降低了生鲜品质,减少客户粘性,比较严重妨碍了冷链物流领域和生鲜电商的发展趋势。
(3)直营资本成本过高。生鲜产品在最后一公里对溫度、环境湿度拥有极其严苛的规定。传统式货运物流配送不适合于生鲜产品,授权委托目前的第三方冷链运输也不能完成对产品的把控,很多生鲜电商公司迫不得已试着建造冷链运输,而配送点、冷藏运输车、配送工作人员所需资金分配过高,很多生鲜电商没法确保将来资金链的安全性,近些年美味七七、笨鲜生等数十家挑选建造冷链物流的公司由于股权融资问题陆续破产倒闭。
(4)自取模式接纳率不高。据《2015年我国生鲜电商调查报告》的调研数据显示,达到71.2%的客户期待享有送到家的服务项目,不上3成客户则更喜欢或不抵触自取模式,因而在目前顾客对尾端配送服务项目规定依然较高。
大多数客户不愿意接纳自取模式主要是因为生鲜产品的非标准物件特点,生鲜产品因为批号、运送及有关质量标准体系尚不健全等缘故,差异和耗损率较高,客户在收获时更期待对产品开展当众解包工程验收,以确保产品品质是不是与叙述相符合,并决策是不是淘宝确认收货。
(5)小区生鲜店总数较多,连锁便利店协作问题显著。不论是生鲜电商公司在小区合理布局店面配送点,亦或与社区超市协作,目前生鲜店面反复基本建设太多,运营时间通常不长,一个小区域内存有多个生鲜店面,在其中运营一年到2年就停业的情况长期存在。生鲜电商公司与连锁便利店协作融洽复杂性太高,服务水平无法把控。冷冻室内空间与连锁便利店室内空间的融洽问题、对生鲜产品的存储系统的工作人员分配问题及自取或宅送服务水平问题等均为生鲜电商公司不可不面对的问题。
(6)众包物流有关现行政策管理体系并未完工,服务水平无法把控。针对众包物流,法纪管控是难以规避的难点。2014年人人快递上海市区、湖北省、河南省等多的被喊停,关键因素是未获得快递服务运营批准,因涉嫌违反规定运营。众包平台模式有别于传统式货运物流,有关现行政策管理体系并未完工,将来规章制度管控必然加强,发展方向存有安全隐患。次之是众包平台工作人员的管理方法,诚实守信机制的确立问题。众包物流对配送工作人员而言是 ** ,无法统一管理方法,服务水平参差不齐,运输能力不断没法确保,对生鲜电商公司很有可能产生反过来的干扰和实际效果。
4“最后一公里”生鲜配送模式评价指标体系搭建
4.1 配送模式评价指标体系
在全部电子商务产品的“最后一公里”的货运物流配送管理体系中,生鲜电商货运物流配送管理体系需要较高。对于生鲜产品种类较多、时间限制较强、安全防范措施规定较高的特性,生鲜电商货运物流配送管理体系务必考虑到的前提有:(1)产品务必在很短的時间内交货于顾客;(2)消费者要求多种多样;(3)配送全过程中的货运物流率尽可能操控在较低范畴;(4)在配送中资本成本必须操纵。因而对于生鲜最后一公里货运物流配送目前的问题,紧紧围绕货运物流配送模式的选取开展改进提升。
前述內容对原有的“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开展了梳理归类,强调现阶段关键生鲜尾端配送模式有:直营货运物流、第三方宅送、自谈及众包物流,下边搭建对于“最后一公里”配送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为生鲜电商公司挑选科学合理的货运物流配送模式,为检查其现行标准挑选的配送模式的可行性给予参照。
4.2 搭建生鲜产品尾端配送评价指标体系
文中评价体系创建的构思是以生鲜产品货运物流尾端配送模式挑选的影响因素及其生鲜电商公司本身能力水准考虑,对标准开展分层次,明确指标值结构分析;随后依照指标值选择标准,选择适宜的指标值,创建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创建的历程中,务必要融合如今可以获得到的信息和材料,不然会促使点评无法开展。
4.2.1 生鲜产品尾端配送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的创建。
生鲜产品尾端配送模式挑选点评归属于多指标值评价指标体系,其影响因素较多,只有按主要水平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方案观念来选择一定数目的评价指标体系。在综合分析生鲜电商尾端配送具体情况的基本上,将全部的指标值分成配送服务水平、配送服务项目成本费、生鲜电商公司工作能力等三大类。由这三类指标值创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共分成3个层级,第一层为终极目标层,第二层为规则层,即包含配送服务水平、配送服务项目成本费、生鲜电商公司工作能力等3个规则,第三层为实际指标值层,即由顶层再优化的具体化的指标值,结构分析图如下图1所显示。
理应强调的是,以上评价指标体系中,配送服务项目成本指标基本上可以精确化选值,但绝大部分的经济效益指标值或是无法开展精确化的,关键也是要借助定量研究开展解决。
图1 生鲜电商尾端配送模式挑选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图
4.2.2 实际指标值剖析。
依据图2一样的生鲜电商尾端配送模式挑选评价指标体系构造,可以用 ** 的方法创建起生鲜电商尾端配送模式挑选评估的一般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中一部分指标值的主要含意描述如下所示:
(1)配送花费。指顾客为生鲜产品配送所支出的花费。顺丰优选、苏鲜生等大部分生鲜电商挑选顾客交易额度抵达一定额度且在一定净重范畴内开展完全免费配送或扣除较少配送费,而食行生鲜挑选给予完全免费配送。依据顾客必须支出的配送花费,生鲜电商公司对角逐销售市场的优点整体实力开展得分。
(2)送到時间。指顾客从网上提交订单到获得生鲜产品的時间。该标准是生鲜电商挑选尾端配送模式的主要指标值之一,因为生鲜产品的及时性,配送時间越少则越具优点。
(3)赔付响应速度。指顾客申请办理赔付得到回应的時间。生鲜产品没法防止货品毁坏、实体不符合等状况,顾客在接到不满意的生鲜产品时不可以像别的一般电子商务货品一样开展退换货,只有挑选赔付,而生鲜电商公司赔付响应速度巨大地危害了用户的满意率。
(4)顾客满意度。指顾客对配送服务项目的满足水平。具备直营配送团队的生鲜电商,具有考评管理体系且配送工作人员通过专门培训,配送服务质量不错。众包物流、第三方宅送的服务水平则无法确保。
(5)违规行为率。指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是不是严格执行要求实际操作,包含冷链运输机器设备是不是合格、冷链运输箱是不是达标、冷藏运输车驾驶员在配送中途是否关闭制冷设备等。
(6)货损率。指生鲜产品在最后一公里配送的损坏率。自营物流的货损率往往较低。
(7)配送运输费用。指企业在最后一公里配送的总支出。包括人力资源成本、冷藏车等固定资产成本及为进行配送而支出的其他费
(8)货损费用。指企业为损坏不能再销售的生鲜产品所付出的成本。包括配送途中损坏的生鲜产品成本、运输空间占用成本、处理成本及理赔费用。
(9)末端网点设立费用。包括在末端网点设立微仓门店的成本、与便利店合作所耗费的冷藏柜成本及自提柜的建设成本。
(10)配送运作柔性。指企业在最后一公里配送中对不可预知情况处理的能力。
5 结论
本文针对生鲜电商企业“最后一公里”配送现有配送模式的类型进行分析,构建了生鲜电商末端配送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了生鲜电商企业选择末端配送模式的情况,构建体系直观简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为企业提供了比较科学的参考依据。由于参考资料不足,本文尚未进行实证探究,会在将来结合实际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作者:王林 赵宇 符晓洁
来源:物流技术2016年06期
扫码咨询与免费使用
申请免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