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育模式是线上线下相结合?

■信息教学正在经历‘考试’跟踪

新闻回放:

疫情防控期间,网络教育成为推迟开学的刚需。3月2日起,广东开展网络教育,1606.2万名中小学生参与。如此大规模地在家参加线上教育,对于广东师生而言均属首次。专家指出,这也是对过去教育信息化发展成果的检验,对下一阶段教育信息化发展有诸多启发。(详见南方日报3月23日A15信息教学正在经历一场考试

我一直在家参加在线学习,但我不习惯回到学校。5月底,广州小学生刘回到学校,回到线下学习,适应线上教育向线下教育的转变。

随着返校复课,师生重返线下教育主阵地,线上教育将何去何从?线上线下融合会成为教育的发展方向吗?这些问题备受关注。《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广州中学校长吴、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所副院长钱冬明、优秀教育高级副总裁周贵、广州分校校长孙凯。

经验:网络课的效果因人而异,充分发挥线上线下各自的优势

南方日报:停课期间,学校和培训机构在线教育做了哪些尝试?有什么经验?

孙凯:疫情期间,我们把所有的线下课程都转到了网上,有些学生一下子无法适应。为了保证线上学习的效果,我们开发了语音问答、语音弹幕、墙上拍照、小组PK答题、作业互相批改等项目,增强课堂参与感,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我们将AI在课堂体验和教学效果方面,结合语音识别、智能批改、课堂测试等功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周贵:目前,优秀教育已离线复课,但春季班继续在线开展。在线教育期间,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在线教育的效果因人而异:部分学生确实适应在线教育,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但在线教育缺乏离线教育氛围,部分学生意识不足,学习效果大大降低。

线上线下教育各有优缺点。线上教育可以实现数据化,准确分析学生个人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推广计划,但互动性差;线下教育温度更高,可以实现师生面对面的互动和交流,但针对性不如线上教育强。有些学生仍然需要听老师讲课,当他们已经熟悉了某个知识点。

吴英民:总的来说,经过这段时间的在线教育,学校也提高了教师的信息质量,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在线教育的可行性和在线和离线结合的重要性,但不可否认的是,许多教师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在线教育,这反映在他们不了解教学平台的功能和不熟练的软件应用上。

孙凯:互联网和技术的发展正在重新解构教育,未来的教育模式应该是在线和离线的结合。在线和离线的整合可以帮助教师摆脱传统和低效的教学工作,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同时,通过在线和离线合作,可以共享高质量的教师资源,有效改善教师短缺的问题,尽可能消除地区、贫富等差异,让儿童有机会接受同等质量的教育,让更多的人享受公平、高质量的教育。

周贵:如果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扬长避短,就能达到1 1>2的效果,这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这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现在我们的教学也以在线和离线整合的形式进行。课前预览、课堂实践、课后作业和报告以在线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和小组讨论主要以离线形式进行。两者的结合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效果。

挑战:防线上线下融合,不符合内容设计

南方日报:目前线上线下融合教育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吗?

钱冬明:如何适应教学模式中的新教育技术,线上线下融合也是一个挑战。对于教师来说,要防止线上线下融而不合、技术与教学分离。什么是两张皮?有的老师直接把线下课程做成PPT或者视频移动到在线,没有发挥个性化在线教育指导、数据统计分析等优势,技术不能很好地服务于教学;一些教师没有将在线教育融入到离线教育中,这些都是在线和离线的问题,需要面对和解决。

吴英民:在线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体现,教育信息化将成为未来常用的手段。然而,新的在线教育形式并不能取代当前的学校形式,因为传统的学校教育可以给儿童更系统、更完整的教育,包括许多个人经验,这是在线教育不可替代的。因此,在线和离线的整合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在线和离线整合实际上是一种混合教育,这是一个非常丰富的概念。如何整合涉及很多方面,包括整合时间、整合方式、整合内容等,但整合没有固定的模式,最重要的是解决教育资源配置和整合效率的问题,如预学习可以使用在线渠道,需要学生即时互动和反馈链接可以使用离线渠道。

必须注意的是,在线和离线教育应该解决连接和相互整合的关系,两者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开。两者应从内容设计、进度连接、形式整合、条件保证等方面有机结合。

孙凯:如何让学生享受同样的线上学习体验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传统的在线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越来越多的在线教育企业通过应用人工智能AR、VR等科技手段使在线教育在辅导个性化、数据可视化、效果可视化等方面具有更突出的优势,显著提高了儿童的互动感、注意力和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果。

以学习和思考为例。疫情期间,我们将所有线下课程转化为线上课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两个常见的问题。一是面对面课程的学生需要调整和习惯在线学习。二是线下业务要迅速转型为线上业务,包括教研、教务、管理等。针对前一个问题,我们通过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加强了线上教育的互动性和趣味性。针对后一个问题,在确定线下课程转化为线上课程后,我们组织了多次针对不同内容的在线视频培训,帮助面对面教师在短时间内适应线上系统,熟悉教学平台,改变课堂互动模式,组织教师重新开展适合线上互动的磨练、练习、备课,保证线上教育的效果。

未来: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对课程研发有更高的要求

南方日报:未来需要做哪些工作才能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教育?

吴英民:我认为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公立学校应该增强危机感,自觉利用在线教育手段改进教育教学。

可见,疫情防控期间,培训机构等企业更具市场敏感性,对线上教学的尝试更深入。公立学校可能缺乏危机感,线上教学的步伐相对较小。但无论如何,公立学校的师生也在此期间尝试了线上教学,跨越了线上教学的门槛。接下来,他们可以继续深入探索这个实验。

周贵:做好线上线下融合,首先要提高数据化的能力,包括研发数据化、教学过程数据化、服务过程数据化、市场招生数据化和管理数据化,这是很重要的基础。只有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才能为学习者提供更为个性化、更有针对性的教育,而不是把线下课程通过一个软件就“搬”到线上。

其次,要提高教师高教师的在线教育能力。在线教育和离线教育的表现形式非常不同。一些线下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在线表现一般,如何与学生互动,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如线下。这些教师需要加强在线教学能力的培训。

同时,还需要提高教学和研究能力。在线和离线整合后,教学将越来越以学习者为中心,将越来越分散。它不一定有完整的一个学期的概念,但当学习者想要学习一个知识点时,他们必须提供相应的课程。

钱东明:要做好线上线下融合,教育管理部门需要从教育部、省市教育局等全球角度开展共建共享教育资源建设,及时开展基于知识地图的课程或课件内容建设等多层次、通用的教学资源建设,注重资源建设后的应用。要杜绝政府建设的资源教师不使用,政府不建设教师使用的资源。

同时,要重建学校教育信息设备,树立从只在学校或教室内使用到校内外一体化的理念。例如,教室是否可以配备带摄像头的显示屏,教师是否可以配置数字终端而不是台机,如学生数字终端是否可以真正建立BYOD模式(指携带自己的设备办公室,指导自己的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设备上课),学校为弱势学生提供公共服务的数字终端,如果条件允许,应提供给所有学生。

此外,要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城乡差距的趋势,重视弱势学校、弱势群体等信息设备的投资、应用和培训。

南方日报记者 马立敏

统筹:邵一弘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免费用

源码支持二开

申请免费使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