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米线下生态研究笔记:从线上到线下,比纯线下更难
小米曾说:" 互联网的核心是效率。小米做线上电商,不做线下店,就是提高效率。"
小米现在说:" 我要花3年时间在国内开一家 1000家线下店。"
真香!
本来想写小米为什么要线下,但是太没有挑战性了。在研究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从线上到线下,比纯线下更难。
从线上到线下,很容易水土不服。
小米是从纯线上渠道到线下渠道的典型案例。
本文重点研究 3 问题:
小米线下进程," 生态链企业 " 是主攻还是助攻?
小米的线下 和 OPPO 为什么线下 选择完全不同的打法?
" 追求极致 " 是在卖感情吗?什么能引导实战?
开始在下面~ENJOY
一、小米线下进程," 生态链企业 " 是主攻还是助攻?
雷军表示,万亿级大公司将产生于互联网第一阶段、移动互联网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IoT。
IoT(Internet of things),也就是物联网,也就是万物互联。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收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交互的物体或过程的信息,并与互联网相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的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物与网络的连接,便于识别、管理和控制。
——从百度百科整理
布局 IoT,小米生态链的起点是抓住万亿机遇。
一般意义上IoT 分为 3 层:应用层、网络层、感知层。
感知层用于感知和处理数据,网络层用于网络传输,应用层用于解决问题。
由各种技术驱动的巨头(咳咳)跑马圈地,现在小米的机会只在应用层。
今年的小米 AIoT 会议提到,小米 IoT 已经连接了 1.32 1亿台设备(不备(不含手机和笔记本电脑) IoT 设备位居世界第一。
小米的 " 连接设备 ",说起来,他们都在" 应用层 " 的故事。
在应用层中,小米连接更多的硬件,包括小米音响、电视盒等分发设备,以及扫地机器人、灯等硬件智能设备。
连接应用达到一定量级,建立物联网业务中间件的能力;之后,开放能力,连接更多应用。
——这是小米应用层的打法,先建立硬件生态,再开放。
如何连接更多的硬件?如何解决应用层的供应链问题?
这是小米生态链要解决的问题。
1. 什么是小米生态链?
什么是小米生态链?
基于企业生态的硬件孵化器。
你可以用 " 竹林效应 " 理解它。
小米是根系,向生态链公司输送营养,包括产品方 ** 、价值观等全方位支持;小米和生态链公司共同定义产品、主导设计、协助研发,并提供渠道支持,营销支持,负责销售和售后。
生态链公司是竹子,依靠根系生长迅速。
小米生态链孵化公司分为 3个圈-手机周边、智能硬件和生活耗材。
第一圈层:手机周边产品。
基于小米获得的市场份额和庞大的活跃用户群,手机是我们具有固有市场优势的圈子。
第二圈:智能硬件。
智能硬件的爆发期还没有到来,但从长远来看,智能硬件是必然趋势。
第三圈:生活耗材。
如毛巾、牙刷等。如果你从目前的角度来看这些耗材,你会觉得小米的投资跨越了一个有点大的领域,但如果你能从十年后的角度来看,在消费升级逻辑下,围绕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的消费品将不可避免地有一个巨大的市场。
另一方面,小米是一家科技公司,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是:不确定性。这是由科技公司的属性决定的。因此,当一家科技公司有大量的耗材业务时,它们可以缓冲公司的不确定性。
——从《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中整理出来
2. 小米生态链属于哪个战场?
哪个传统行业搅动了小米生态链 ?
中国传统制造业。
2013 年,小米在分析插线板行业时发现,行业第一公牛份额 30%,第二突破电器市场份额不到 3%,没有第三名。整个市场被成千上万的小公司、小品牌甚至大量的小作坊瓜分。
这种产业模式的问题是:由于门槛低、竞争同质化,存在大量廉价产品;高质量的制造商只能让产品保持高毛利润,因为它们占据了很小的市场份额。
又是蚂蚁市场。
如何改造这个传统产业?
在之前的文章中,有许多类似的案例,如工业路由器模式,如去中间商化以量制价。
小米生态链的打法:不改造,只硬刚。
小米没有选择改造传统企业,而是开战了整个传统产业。
孵化创新企业,积极市场竞争。
这是梁静茹的勇气吗?什么家庭?家里有矿吗?
为什么会这样?
3. 为什么使用小米生态链 " 硬刚 " 的战术?
除了小米,还有名创优品试图改造中国制造业。
但两者的打法不同,小米是硬刚,名创是改造。
抛个问题:假设你是市场挑战者,你想搅动一个传统行业。在什么情况下,你可以选择硬刚?
我们可以从小米身上学到两点:
(1)如果你想搅动传统行业,你需要 " 能力重构 " 而不是 " 赋能 ",请硬刚
孵化的创新公司制造了小米生态系统中的生活耗材。
但不一定比直接找工厂做名创优品好。
但智能硬件,使用孵化模式会比 更好ODM,OEM 好多了。由于硬件设计、功能、价格 等需要互联网思维的深入干预,需要深入合作。
200多人负责小米生态链团队 ID 设计、集中采购、质量控制等支持;通过生态链团队对传统产业进行 " 能力重构 "。
小米描述了这个策略引用 " 小站训练 "。
袁世凯以德国军事制度为基础,制定了现代军队组织、军官任命培训制度、培训教育制度、招聘制度、粮食工资制度;基本放弃八旗、绿营、湘淮军旧制度,注重武器装备现代化和标准化,强调新法律培训的严格性,成为中国现代军队的先驱。
小站训练是袁世凯面对清末八旗的绿营 ** ,建议以德国军制为基础,注重标准化和现代化,重标准化和现代化。
新兵总是比老兵更猛?
不一定,看情况。
如果需要 " 能力重构 " 老兵,最好在系统外组建一个新的团队,而不是改造老部门。从零开始,让它承担开创性的业务。
如果需要 " 赋能 " 老兵,改造,省力又生猛。
(2)如果你面临的传统行业进入壁垒低,那就很难了
行业进入壁垒高,家里没有矿,停一停。
小结
生态链系统的布局 IOT 应用层是基于企业生态的硬件孵化器。
当小米搅动传统产业时,它不会选择 " 改造 " 而是硬刚。给我们的启示是:
如果你需要 " 能力重构 " 而不是 " 赋能 ",请硬刚;
如果你面临的传统行业进入壁垒低,那就很难了。
二、小米线下 和 OPPO 为什么线下 选择完全不同的打法?
我以为小米的新零售是悬崖勒马,追 OPPO。
但实际上,这是两码逻辑的完全不同。
现在小米在品类和门店都处于扩张策略; OPPO 和 Vivo(以下简称 OV)都属于收缩策略。
为什么策略完全不同?
因为小米线下的核心是平效,OV 线下的核心是溢价。
1. 小米线下核心:平效
小米线下跑的通行证在于平效。
小米抓住了 " 一二线城市 " 第一波换机潮错过了 " 三四线城市 " 第一波换机潮。
而 OV 抓住的是小米错过的红利。
第一批主要通过互联网,在一线和二线城市。所以当时我们基本上没有对手。第二批核心是三、四、五线城市,主要是线下城市,所以这次 OPPO 接住了。
——黎万强
小米现在搞线下,是在抓 " 一二线城市 " 的下一波换机——虽然小米的千元机和小米店在三四线城市蓬勃发展,但线下店的整体打法还是用 " 一二线城市 " (在下文中 OPPO 部分将详细描述)。
" 一二线城市 " 线下的核心在于平效。
为了提高平效,小米扩大了类别,通过高频带和低频带提高了客户单价。
为了提高平效,采用直营,提高店内运营效率。
平效,可能真的是五环的概念。
在 " 三四线城市 ",租金低,单店流量少,营业额少,怎么谈平效?
小米的线下平效在全国排名第二,只有这个苹果,但还是玩不动 " 三四线城市 " 的。
2. OPPO 线下核心:溢价
而 OPPO 的核心是溢价。
根据基因,据基因分为互联网基因和线下基因两类。
小米、魅族等具有典型的互联网基因,生根于网络。
OV 等具有典型的线下基因,生根于线上。
OV 最大的活力是线下渠道社区-渠道分担风险和收入。
渠道利益共同体有 3 大要素,是典型的互联网基因企业,学不到。
(1)信任共同体学不到
OV 利用步步高时代的渠道共建模式和段永平的部分渠道,前员工和核心供应商成为省级代理商,OV 与省代交叉持股形成利益共同体,省代与二代以同样的方式形成利益共同体。
(2)高溢价,学不到
OV 手机留给各级经销商的利润高达 1000 元。
在性价比高的模式下,互联网基因制造商不可能留下足够的溢价。
线下渠道将被迫使用 " 黄牛价 " 销售导致产品在线竞争力不足,线下收入不足以维持线下渠道规模,导致互联网手机营销模式崩溃。
一加在国内打造了 45 家线下店,然后迅速全部关店,回归纯线上模式是前车之鉴。
(3)价格稳定,学不会
线下基因制造商确保新产品在6个月内不会降价。互联网手机品牌,上市 2个月各种促销活动。OV 稳定的价格体系保证了渠道的整体利益。
高溢价可能是五环外的概念。
OV 削减商店是为了控制渠道社区的质量和稳定的价格;削减产品也是为了确保高溢价和稳定性;以确保渠道利益社区的利益。
为什么上图的策略完全不同?
三、" 追求极致 " 是在卖感情吗?
在小米的线下过程中,可以借鉴哪些文化?
小米的口号 " 追求极致 "。真的有用吗?还是在卖感情?
公公认为纯鸡汤没有指导意义。
" 保持健康,然后吃好喝好 "。
——我的体重 200 斤腰围1.5米。为了健康,我得吃好喝好。
" 如果你想成功,你必须追求极致,你必须有工匠精神 "。
—— Emmm ……图标很 iPhone 细腻极致,我就成功了?
早上 8:00 准时做煎饼的鸡蛋,我就能成为煎饼之王?
追求极致,用对了,叫 " 赢的漂亮 ";用错了,叫 " 花拳绣腿 "。
" 追求极致 ",是好话,但没有指导意义。
更通俗地说:如果你想赢百米跑,你必须 " 撞 " 到终点线-追求极致就像 " 撞 " 的动作一样。
真正赢得比赛的人不仅要 " 撞 " 线,更重要的是如何 " 跑 " 完这个 100 米啊。
所以,如果你也站在起点,不知道怎么跑完这个 100 米,应该从小米学点什么?
1. 从小米的 " 互联网七字公式 " 说起
假设你的公司每天早上都要喊口号,你可以从以下四句话中选择:
保持专注
追求极致
创造口碑
要快
你会选择哪一个?
别担心,我们先来看看小米是怎么选择的;雷军说互联网的七字公式是 " 专注 极端 口碑快 ";按照 " 七字诀 " 的方法去做任何事都会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重新看雷军关于七字公式的手稿:" 专注 " 是极致、口碑、快起点——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专注是最初的。
如何使用小米 " 专注 " 呢?
两个方面:元产品和核心卖点。
1. 专注于元产品:生态源
定位理论教会我们聚焦,少做事。
然而,业务总是会变得更大;手机领域扩大后,一些制造商选择通过大量模型铺设渠道,占领用户;是机海战略。
还有一种,是生态战略;比如小米、iPhone,以手机为中心,不断衍生出其他产品。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元产品就是这个 " 一 ",万物是这个 " 生态 "。
小米的元产品是手机,生态是智能硬件、游戏、云服务等。
专注在哪儿?
要专注在元产品上,把资源砸在元产品上。
所以,你够专注么?
尝试着把你的所有业务砍到只剩 1 个,把你 2019 年的愿望砍到只剩 1 个,把你毕生的梦想砍到只剩 1 个。
专注,才能造就元产品;如果你的元产品够强,你就不用再去造一个生态。
2. 专注在核心卖点:井喷式增长
《无价》中提到了相关的心理物理学的概念—— " 物理 ** 比率 " 和 " 心理感受比率 " 是不同的。
如果你是饮料厂商,想让用户主观感觉到 2 倍的甜度 ** ,糖量只需要放 1.7 倍就好。
如果你是店铺老板,想让用户主观感觉你家比别家亮 2 倍,那你可能要买上 4 倍的灯。
回到现实世界。产品的各个卖点是对用户的 " 物理 ** ",目的是为了提高用户的 " 心理感受 "。
小米在做产品定价的时候,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你把价格从 200 元降低到 99 元的时候,用户数量不是简单的翻倍,而是呈 5 倍甚至 10 倍的增长,增长趋势是井喷式的。
要专注在核心卖点上。
你要做的事情,不是把所有的卖点撸一遍,全部优化;而是针对那些 " 心理感受 " 最敏感的点优化——你不是要让产品更好,而是为了让用户更 "happy"。
首先,把资源砸在元产品,从而自我衍生成为生态。
其次,把资源砸在核心卖点上,从而提高用户心理感受。
总结一下啦
问题 1:小米线下进程中," 生态链企业 " 是主攻,还是助攻?
生态链系统是为了布局 IOT 的应用层,是一个基于企业生态的硬件孵化器。小米搅动传统行业时,选择的不是 " 改造 " 而是硬刚。
问题 2:小米的线下 和 Oppo 的线下 为何选择截然不同的打法?
小米线下的核心是坪效,OV 线下的核心是溢价。
问题 3:" 追求极致 " 是在卖情怀么?到底什么可以指导实战?
追求极致没有指导意义;但是我们可以跟小米学习 " 专注 "。把资源砸在元产品,从而自我衍生成为生态——把资源砸在核心卖点上,从而提高用户心理感受。
来源:ZAKER
扫码咨询与免费使用
申请免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