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外卖的你,有没有发现最近外卖涨价了,分量还不易察觉地少了“一丢丢”?记者调查发现,近期部分外卖平台上调了商户的服务费率,涨幅从1到3个百分点不等,由此引发部分商户对终端产品的提价,消费者也不可避免要为此“买单”。专家指出,平台出于成本压力提高服务费率本无可厚非,但从长远看,应跳出“流量收割”思维,通过技术手段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进而实现平台、商家、消费者的多赢。
多平台利率上调,中小商家受不了
最近,上海市闵行区一家快餐店的负责人马先生收到了一个外卖平台的新合作计划,每个订单的费率从18%提高到21%。这意味着每次外卖100元,需要向平台支付3元。
马先生告诉记者,快餐店的毛利率约为30%。随着租金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外卖平台的举措进一步增加了商店的业务压力。外卖订单约占总销售额的一半,虽然不愿意,但只能接受。马先生说。
这个平台的做法不是个案。经营面包店的何坤表示,去年11月,某外卖平台的服务费率从之前的16%提高到17%,订单不到30元,每笔服务费按5元收取。
记者调查了解到,外卖平台的服务费率是根据门店类型、客户单价、订单数量、区域位置等参数设定的。一般来说,商家规模越小,客户单价越低,议价能力越弱。上海一家小吃店的店主徐先生指着刚拿走的外卖包裹说:这个订单7.5元,平台扣2.3元。换句话说,服务费率超过30%。
对于提高费率,一个外卖平台表示,商家可以根据自己阶段的不同需求自由增加或减少服务项目,并根据服务内容与平台签订合作协议。不同的服务类型对应不同的费率。例如,如果商家使用平台的配送服务,并且商家采用自己的配送方式,合作费率将大不相同。
虽然外卖平台在提高服务率的同时,往往会搭配更优惠的配送方案,或者给消费者发更多的店铺红包,但商家还是普遍表示担忧。随着对外卖平台的依赖越来越大,未来的利率会继续上升吗?马先生说,从最初的零利率到5%、10%,再到现在的20%左右,中小商家在与外卖平台的博弈中处于相对较弱的地位。
抬高价格或分量“打折”,商户多种方式“消化”成本
利率上升,成本增加,外卖平台上的商家也以各种方式消化成本。
方法1:转移给消费者,价格很贵。上海市民王健说,过去订购牛肉炒饭的费用约为30元,最近每次订单的费用约为35元。商家向消费者转移了部分增加的成本。
北京消费者黄洁林自2017年以来一直使用在线外卖服务。现在点外卖,不仅优惠券,全额优惠券减少,相应的配送包装费也增加了。如果配送费一般从5元开始,较远的将增加2元。原来没有包装费,现在包装费一般是1-2元,更贵的是4-5元。
事实上,在同一顿饭中,外卖平台的价格高于商店的价格是很常见的。记者在上海徐汇区一家购物中心发现,麦当劳板烤鸡奶茶套餐,店内购买价格37元,外卖平台购买40元.5元,虽然有全额折扣,但也需要额外支付9元的配送费。
方法2:食品质量折扣,重量较小。除了不同的在线和离线价格外,一些商家还通过特殊手段消化成本。曾在广州一家熟食店工作的傅平表示,由于该平台的存在,外卖食品的重量通常比在商店购买折扣。
方法3:绕过平台自己做。随着服务费率的上升,一些外卖平台上的企业重新向客户发放联系卡,并绕过外卖平台自行分销。此外,肯德基等一些连锁餐饮品牌也开发了在线订购和分销系统,以减少对外卖平台的依赖。
少一点流量收获,多一点双赢
据相关市场机构统计,2018年上半年,美团和饿了么在外卖市场的交易量分别占59%和36%。去年10月饿了么和口碑合并后,外卖市场的双寡头格局进一步加强。
从公共财务数据来看,结算商户的佣金是外卖平台的主要收入来源。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陈立腾表示,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价格水平的提高,外卖等生活服务业的运营成本也呈上升趋势,过去平台佣金比例难以适用于今天的市场环境。同时,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为了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生活服务平台在技术、分销等环节不断增加投资,导致成本增加,这也是各平台提高佣金的原因。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伟认为,外卖市场竞争相对充分,平台可以制定和提高服务率,但不能滥用市场优势地位,无限制地提高费率,也不能向平台运营商收取不合理费用我们应该防止‘商店欺骗顾客’的现象。
业内专家表示,商家应该通过数字升级钓鱼,而不是钓鱼。成本转移和交通税只会阻碍行业和企业数字升级的最佳机会。此外,除了价格因素外,消费者还更加关注食品安全、质量、健康等因素。外卖平台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不断提高配送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双赢局面。
扫码咨询与免费使用
扫码免费用
申请免费使用
在线咨询